IntentChat Logo
Blog
← Back to 中文 Blog
Language: 中文

为什么日本人在用一个我们已经忘记的“懒人汉字”?

2025-08-13

为什么日本人在用一个我们已经忘记的“懒人汉字”?

你看日剧或漫画时,有没有见过这个奇怪的符号:「々」?

它经常出现在「人々」或「時々」这样的词里。第一次看到它,你可能会有点懵:这是打错字了,还是什么新的网络符号?

其实,它是一个“懒人神器”,作用约等于我们聊天打字时的“+1”或者数学里的平方符号(²)。

一个“复制粘贴”的快捷键

这个符号「々」的意思非常简单:重复前一个汉字

  • 人々 (hito-bito) = 人人,指人们
  • 時々 (toki-doki) = 時時,指时常、有时候
  • 日々 (hibi) = 日日,指每一天

你看,它就是一个内置在语言里的“复制粘贴”快捷键。是不是很聪明?

更有趣的是,日本人还给它起了一个超可爱的外号,叫「ノマ」(noma)。

你仔细看看「々」这个符号,是不是长得就像片假名「ノ」和「マ」拼在了一起?这个外号简直不能更形象了。

最熟悉的陌生“汉字”

但最让人惊讶的是,这个充满“日本特色”的符号,其实是不折不扣的“中国制造”,而且历史悠久。

它起源于汉字的草书,原型是「仝」这个字(读 tóng),意思就是“相同”。古代的书法家为了写得更快,就把「仝」字草写成了「々」的样子。

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青铜器上,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用法。比如在刻有“子子孙孙”的铭文中,第二个“子”和“孙”就被写成了叠字符号。

没错,这个我们以为是日本人发明的符号,其实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。只不过在后来的演变中,现代汉语习惯直接重复书写汉字(比如“人人”、“常常”),而日语则将这个高效的“懒人符号”保留了下来,并成为了官方的一部分。

这感觉就像,你发现邻居用了几百年的祖传秘方,竟然是你自己太爷爷发明的。

语言是一座充满彩蛋的宝库

下次再看到「々」,你就知道它不是什么奇怪的符号,而是一个穿越了数千年历史,连接着中日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

在日文输入法里,你只要打 onaji (同じ) 或者 dou (同),就能轻松找到它。

语言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,充满了这样意想不到的“彩蛋”。每一个符号背后,都可能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,连接着不同的文化。学习一门新语言,不只是背单词和语法,更是开启了一扇探索未知故事的大门。

如果你也对这些跨文化的故事着迷,渴望能和世界各地的人无障碍交流,那么像 Lingogram 这样的工具或许能帮你一把。它内置的AI翻译功能,让你能用母语和任何人聊天,仿佛你们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,轻松发现更多文化间的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