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解你記唔住漢字?因為你用錯咗方法
你係咪有試過咁樣嘅經歷:望住一個漢字,感覺就好似睇住一堆毫無意義嘅筆畫咁,只能靠死記硬背塞佢入個腦度?今日記住,聽日就唔記得。學咗幾百個字,見到個新字,都仲係覺得好似個陌生人咁。
呢種感覺,就好似要你矇住眼學煮飯咁。
想像吓,有人掟本厚到好似磚頭咁嘅食譜俾你,入面有幾千道菜。佢哋同你講:「將每一道菜嘅用料同步驟都背熟佢。」於是你就開始背,「宮保雞丁:雞肉、青瓜、花生、辣椒……」,跟住就係「魚香肉絲:豬肉、木耳、筍、紅蘿蔔……」。
你可能僅僅記到幾道菜,但你永遠都學唔識煮飯。因為你根本唔了解食材本身。你唔知豉油係鹹嘅,醋係酸嘅,辣椒係辣嘅。所以每道菜對你嚟講,都係一個全新嘅、需要由零開始記憶嘅難題。
我哋好多人學漢字,用嘅就係呢種「背食譜」嘅蠢方法。
唔好再「背食譜」喇,學做「大廚」
一個真正嘅大廚,唔係靠背食譜,而係靠理解食材。佢知道,「魚」嘅味道係鮮味嘅,「羊」嘅味道係羶香嘅,將佢哋合埋一齊就係「鮮」字。佢明白,「火」代表熱量同烹飪,所以「烤」、「炒」、「燉」呢啲字,都離唔開火。
漢字都係一樣。佢唔係一堆隨機嘅筆畫,而係一套由「食材」(基礎部件)組成嘅、充滿智慧嘅系統。
例如,你識得咗「木」字,就好似識得咗「木頭」呢種食材咁。咁當你見到「林」同「森」字嗰陣,你仲會覺得陌生咩?你一眼就睇得出,呢係好多樹木聚集埋一齊嘅樣。
再例如,「人」呢個字。當佢靠喺「木」字隔離,就變咗「休」字,一個人靠喺樹下休息,幾咁形象化。當一個人張開雙臂,想保護佢身後嘅嘢,就變咗「保」字。
當你開始用呢種「大廚思維」去拆解漢字,你會發現學習唔再係痛苦嘅記憶,而係一場有趣嘅解謎遊戲。每一個複雜嘅漢字,都係一道由簡單嘅「食材」搭配而成嘅「創意菜」。你唔再需要死記硬背,而係可以透過邏輯同想像力,去「品嚐」同理解佢背後嘅故事。
由「理解」去到「連結」
一旦你掌握咗呢種方法,漢字就唔再係你同中文世界之間嘅一堵牆,而係通向佢嘅橋樑。你會渴望用呢啲啱啱「解謎」嘅文字去交流,去分享你嘅諗法。
但係呢個時候,你可能會遇到新嘅「食譜」——語文不通嘅障礙。以前,我哋想同外國人交流,亦都好似背食譜咁,去背誦嗰啲零散嘅旅遊短語同文法規則,過程同樣痛苦,效果亦都同樣唔理想。
好彩嘅係,我哋生活喺一個可以用更聰明嘅方式解決問題嘅時代。
無論係學習定係交流,關鍵都係在於打破障礙,專注於連結。當你開始用新嘅思維方式去理解漢字嗰陣,不妨亦都用新嘅工具去連結世界。
呢就係點解好似 Lingogram 呢啲工具會咁有啟發性。佢係一個內置咗AI翻譯嘅聊天應用程式,等你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嘅人用母語自由咁傾偈。你唔需要再去死記硬背另一種語言嘅「食譜」,AI會幫你處理好嗰啲複雜嘅「烹飪步驟」。你只需要專注於交流本身——分享你嘅故事,理解對方嘅諗法,建立真正嘅連結。
所以,唔好再理嗰本厚厚嘅「食譜」喇。無論係學緊漢字,定係同世界對話嗰陣,都試吓去做一個聰明嘅「大廚」——去理解,去拆解,去創造,跟住,去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