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Blog
← Back to 中文(香港) Blog
Language: 中文(香港)

你學外語咁攰,可能只係用錯咗張「地圖」

2025-08-13

你學外語咁攰,可能只係用錯咗張「地圖」

你有冇試過有呢種感覺:學完英文,再啃日文,感覺好似由零開始,所有嘢都要推倒重嚟。每個單字、每條文法,都好似一座座跨唔過嘅大山。我哋總以為學語言就係咁,一場苦行僧式嘅修行。

但如果我話你知,你之所以覺得攰,可能唔係因為唔夠努力,而係一開始就用錯咗張「地圖」呢?

一個關於「學煮嘢食」嘅故仔

我哋換個思路,將學語言想像成學煮嘢食。

假設你係個中國大廚,精通中餐嘅十八般武藝(呢個係你嘅母語)。而家,你想學煮意大利菜(你嘅目標語言C)。

你面前有兩本食譜:

  1. 一本英文食譜: 呢本係寫畀一個淨係識用微波爐嘅美國人睇嘅。佢會由「點樣開爐」、「咩叫做切粒」開始教起,囉嗦又繁複。你一個大廚,睇呢種食譜,係咪覺得效率極低?(呢就好似我哋用中文去學一門文法結構完全唔同嘅語言,例如韓文)。
  2. 一本法文食譜: 碰巧,你之前學過法國菜(你嘅第二外語B)。法國菜同意大利菜,都講究醬汁、都鍾意用香料、都離唔開葡萄酒。呢本食譜直接話你知:「呢個醬汁嘅做法,類似法式白醬,但係要多加少少帕瑪森芝士。」 你一睇就明,因為底層嘅烹飪邏輯係相通嘅。(呢就好似你用日文去學韓文)。

睇到分別未?

由一本「新手」食譜開始,你會浪費好多時間喺已經識嘅基本功上面。而藉住一本「同行」嘅食譜,你就能夠直達核心,事半功倍。

搵到你嘅學習「跳板」

呢種「借力打力」嘅學習方法,有個專門嘅名,叫做「語言階梯」或者「語言跳板」。簡單嚟講,就係用你已經識嘅一門外語(B),去學習一門新嘅外語(C)

點解呢個方法效率咁高?

  1. 慳番精神,一箭雙鵰:當你用日文材料學韓文嗰陣,你唔單止學緊新知識,仲不斷鞏固緊你嘅日文。時間係有限嘅,但呢種方法令你嘅每一分鐘都用得其所。想成為掌握多門語言嘅大神?呢個差唔多係必備技能。

  2. 邏輯相通,一點就透:語言唔係孤立存在嘅,佢哋好似屋企人咁,有自己嘅「家族」。同一個語系嘅語言,往往共享住相似嘅詞彙、文法同思維方式。

    • 識咗西班牙文,學法文就輕鬆好多。
    • 明咗普通話,學粵語就有咗捷徑。
    • 掌握咗日文,你會發現韓文嘅文法結構驚人地相似。

    舉個最經典嘅例子:日文入面有個「量詞」嘅概念,例如唔可以話「三個」,要話「三本(書)」、「三枚(硬幣)」。英文母語者要理解呢個,可能需要睇一篇三千字嘅長文。但如果你用日文去查韓文嘅量詞,解釋可能只係一句話:「日文嘅『個』,喺韓文度講『개』就得㗎啦。」—— 一種「我明你」嘅默契,瞬間掃清咗學習障礙。

  3. 資源更優,解釋更地道:想學一啲小眾語言?你會發現中文或者英文嘅資料少得可憐。但如果換一個「跳板」語言,例如用普通話去搵閩南語嘅資料,或者用土耳其文去搵阿塞拜疆文嘅資料,你會發現一個新世界。

小心嗰個叫做「想當然」嘅陷阱

當然,呢個方法都有一個甜蜜嘅陷阱:自滿。

因為新語言學起上嚟太順利,你可能會唔自覺咁開啟「自動巡航」模式,覺得「吓,呢個同日文一樣㗎喎」,然後就忽略咗嗰啲細微但至關重要嘅分別。就好似法國菜同意大利菜咁,雖然相似,但絕唔係同一回事。如果你一直用煮法國菜嘅思路去煮意大利麵,最後煮出嚟嘅可能只係「法式意大利麵」,而唔係地道嘅意大利風味。

點樣避免「中伏」?

答案好簡單:保持好奇心,主動「睇到」唔同嘅地方。

唔好滿足於「感覺差唔多」,而要去問「佢哋到底有咩唔同?」當你留意到一個微小嘅差異,並將佢記喺心入面,你嘅大腦先會為呢門新語言開闢一個獨立嘅空間,而唔係俾佢寄宿喺舊語言嘅屋簷下。

由今日起,做個聰明嘅學習者

學語言,從來都唔單止係鬥邊個更刻苦,更係鬥邊個更聰明。與其每次都由山腳埋頭苦爬,不如學識搵到嗰塊可以俾你一躍而上嘅「跳板」。

利用你已經掌握嘅知識,去撬動一個全新嘅世界。呢個唔單止係一種高效嘅策略,更係一種令人興奮嘅體驗——你會發現,語言同語言之間,原來有咁多奇妙嘅共鳴同聯繫。

而喺呢個過程入面,最重要嘅就係開口去用。唔使怕講錯,勇敢咁用你嘅「跳板」語言去同世界交流。如果你需要少少支持同安全感,可以試吓 Lingogram 呢類工具。佢係一個內置咗AI翻譯嘅聊天App,可以令你喺同全球朋友傾偈嘅時候,隨時獲得幫助。咁樣,你就能夠更自信咁踏出嗰一步,將理論變成真正嘅能力。

唔好再做語言學習嘅「苦行僧」啦。搵到你嘅跳板,你會發現,通往新世界嘅大門,比你想像中近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