唔好再「死啃」外語喇,試吓呢個方法,等學習好似呼吸咁自然
你係咪都係咁?
收藏咗無數個語言學習App,但冇幾日就冇再開過。 生字書睇咗又睇,abandon 永遠都係識得最熟嗰個字。 下定決心要「學好外語」,結果總係喺「冇時間」同「太悶」之間反覆橫跳,最後就不了了之。
我哋總係以為學外語就一定要正襟危坐、頭懸梁錐刺股。但我哋都唔記得咗,語言本身就唔應該係喺課室入面「啃」出嚟嘅,佢應該係生活嘅一部份。
轉個念頭:唔好「學」外語,要去「用」外語
想像吓,學語言唔係要你硬生生逼時間出嚟去完成一項新任務,而係好似為你生活加多一道美味嘅「調味料」。
你每日都要食飯,咁咪喺煮飯嗰陣聽一首法式香頌囉。你每日都要碌手機,咁咪喺返工放工途中睇段英音KOL嘅VLOG囉。你每星期都要做運動,咁點解唔跟住西班牙教練嚟一場燒脂操呢?
呢道「外語調味料」唔會增加你嘅負擔,反而會令你原本平平無奇嘅日常生活變得更有趣、更有收穫。你唔係喺度「學習」,你只係用緊一種新嘅方式去生活。
你嘅「沉浸式」語言環境,由一個健身影片開始
呢個聽起嚟可能有些少玄,但操作起嚟簡單到嚇死人。
下次你想喺屋企做運動嗰陣,打開影片網站,唔好再搜尋「15分鐘燒脂操」,試吓輸入佢嘅英文「15 min fat burning workout」,或者日文「15分 脂肪燃焼ダンス」。
你會發現一個新世界。
一個美國嘅健身KOL可能會喺組間休息嗰陣,用你啱啱好聽得明嘅簡單口語為你打氣。一個韓國嘅K-pop舞者會一邊分解動作,一邊用韓語喊住節拍「하나, 둘, 셋, 넷 (一、二、三、四)」。
你可能唔會聽得明每一個字,但呢個唔緊要。你嘅身體喺度跟住運動,你嘅大腦亦都不知不覺中熟悉緊另一種語言嘅節奏、語調同常用詞彙。例如「Breathe in, breathe out」(吸氣,呼氣)、「Keep going!」(堅持住!)、「Almost there!」(就快到喇!)。
呢啲詞彙同場景緊密相連,你唔係喺度背生字,你係喺度用身體記憶佢哋。呢個比任何生字書都高效一萬倍。
將「調味料」灑喺你生活嘅每個角落
健身只係一個開始。呢個「加料」嘅思路,可以用喺任何地方:
- 聽覺加料: 將你嘅音樂App歌單換成目標語言嘅Top 50 排行榜。將返工放工途中聽嘅Podcast,換成一輯外語嘅睡前故事或者新聞簡報。
- 視覺加料: 將手機、電腦嘅系統語言換成英文。啱開始可能唔習慣,但一個星期後,你就能輕鬆掌握所有常用選單嘅講法。
- 娛樂加料: 睇一部你已經好熟悉嘅電影或者劇集,今次閂咗中文字幕,只開外語字幕,甚至唔開字幕。因為你熟悉劇情,所以可以將注意力全部放喺對話上面。
呢個方法嘅核心,係將語言學習由一個「沉重」嘅獨立任務,分解成無數個「輕盈」嘅日常習慣。佢唔會即刻令你成為語言大師,但佢可以幫你輕鬆愉快咁跨越最難嘅「入門期」同「樽頸位」,等外語真正融入你嘅生活。
由「輸入」到「輸出」,只差一步
當你透過呢啲方法,耳朵同眼睛都習慣咗新嘅語言之後,你自然會產生一個念頭:「我想試吓同真人傾吓計。」
呢個可能係最關鍵亦都最令人緊張嘅一步。你可能會擔心自己詞不達意,或者怕對方冇耐性。呢種「開口」嘅恐懼,恰恰係好多人由「學習者」到「使用者」嘅最後一道坎。
幸運嘅係,科技已經為我哋鋪好咗條路。例如 Intent 呢個聊天App,佢內置咗頂尖嘅AI翻譯功能。你係可以用中文輸入,佢會即刻幫你翻譯成地道嘅外語發畀對方;對方嘅回覆,亦都會瞬間翻譯成你熟悉嘅中文。
佢就好似你身邊一位全天候候命嘅私人翻譯,等你能夠毫無壓力咁同世界各地嘅朋友開展真實嘅對話。你可以同健身KOL討論動作細節,可以同異國嘅朋友分享今日聽到嘅新歌,將所有「輸入」嘅知識,都變成「輸出」嘅實踐。
Lingogram 等溝通變得簡單,等你能夠專注於交流嘅樂趣,而唔係語法嘅對錯。
唔好再將學外語當成一場苦戰喇。
由今日起,畀你嘅生活加啲「料」啦。你會發現,當學習變得好似呼吸一樣自然嗰陣,進步亦都會隨之而來。💪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