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Blog
← Back to 中文(香港) Blog
Language: 中文(香港)

唔好再問「我係咪已經流利喇?」,你嘅目標可能由一開始就搞錯咗

2025-08-13

唔好再問「我係咪已經流利喇?」,你嘅目標可能由一開始就搞錯咗

我哋都問過自己呢個問題,可能一百次都唔止:

「到底幾時我先可以講到一口流利嘅英文?」 「點解學咗咁耐,我仲係覺得自己唔夠『流利』?」

呢個問題好似一座大山咁,壓住每個語言學習者嘅心頭。我哋總覺得,喺山頂有個叫做「流利」嘅終極寶藏,只要到達嗰度,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。

但如果我話你知,呢座山可能根本就唔存在呢?

今日,我哋換個諗法。唔好再將學語言睇成爬山,不如將佢想像成學煮餸

你係邊種「廚師」?

啱啱開始學煮餸嗰陣,你可能只會煮公仔麵同煎蛋。呢個冇乜大不了,至少你餓唔死。呢就好似你啱啱學識用外語點杯咖啡或者問路,呢個係「生存」階段。

慢慢地,你學識咗幾道拿手菜。蕃茄炒蛋、可樂雞翼……你可以在屋企為朋友家人露兩手,大家食得都幾開心。呢就好似你能夠同外國朋友進行一啲日常對話,雖然偶然會講錯字、用錯文法(就好似炒餸時落多咗少少鹽),但溝通大致暢順。

呢個時候,嗰個惱人嘅問題又嚟喇:「我算唔算係一個『流利』嘅廚師?」

我哋成日以為,「流利」就意味住成為米芝蓮三星大廚。要精通法國菜、日本菜、川菜、粵菜……能夠閉住眼都可以調配出完美嘅醬汁,對所有食材嘅特性瞭如指掌。

咁現實咩?當然唔現實啦。追求呢種「完美」只會令你壓力爆煲,最終令你索性放棄下廚。

真正嘅「流利」,係成為一個自信嘅「家庭廚師」

一個好嘅家庭廚師,唔追求完美,追求嘅係連結

佢可能最擅長嘅係家常便飯,但偶然都夠膽嘗試整一次Tiramisu。佢可能唔知道某個專業術語,但佢懂得點樣配搭,令到一餐飯食落去有滋有味。最重要嘅係,佢能夠辦一場成功嘅晚宴——朋友圍埋一枱,享受美食,愉快咁傾偈。呢餐飯嘅目的達到咗。

呢先至係語言學習嘅真正目標。

  • 流暢度 (Fluidity) > 絕對準確 (Accuracy) 一個家庭廚師煮餸嗰陣,發現冇晒豉油,佢唔會呆咗喺原地。佢會諗:「我可唔可以用少少鹽同糖嚟代替?」於是,呢道菜繼續煮落去,晚宴冇中斷。學語言都係一樣,當你口窒窒嗰陣,你係停落嚟苦思冥想個最「完美」嘅字眼,定係換個方式表達出嚟,等對話繼續?等對話流動,比每個字都完美更重要。

  • 理解與互動 (Comprehension & Interaction) 一個好廚師唔單止要識煮餸,更加要識「食客」。佢哋鍾意食辣定食甜?有冇人對花生敏感?呢餐飯嘅目的係慶祝生日定係商務宴請?呢啲都決定咗你要煮咩菜。語言中嘅「互動」就係呢種「情商」。你唔單止要聽得明對方講咗咩字,更加要理解佢冇講出口嘅情緒同弦外之音。溝通嘅核心,從來都唔單止係語言,更加係人。

拋開「母語使用者」呢個執念

「我想講到似個母語使用者咁。」呢句話就好似一個廚師講:「我想整到同米芝蓮大廚一模一樣。」

呢個唔單止唔現實,而且忽略咗一個事實:根本冇一個統一嘅「母語使用者」標準。英國倫敦腔、美國德州口音、澳洲口音……佢哋都係母語使用者,但聽落完全唔同。就好似川菜大師同粵菜大師,佢哋都係頂級嘅中國廚師,但風格迥異。

你嘅目標唔係成為其他人嘅複製人,而係成為你自己。你嘅口音係你獨特身份嘅一部分,只要你嘅發音清晰、能夠有效溝通,就足夠喇。

咁,點樣成為一個更自信嘅「家庭廚師」?

答案好簡單:多啲煮飯,多啲請客。

你唔可以只睇唔練。單靠睇食譜(背生字、學文法)係冇用㗎,你必須行入廚房,親手去嘗試。邀請朋友嚟屋企食飯(搵人對話),哪怕一開始只係最簡單嘅菜式(最簡單嘅對話)。

好多人會講:「我好怕搞砸,萬一其他人唔鍾意食點算?」(我好怕講錯,萬一其他人笑我點算?)

呢種恐懼好正常。幸運嘅係,而家我哋有工具可以幫你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嘅廚房入面有一個智能小助手,能夠實時幫你翻譯「食客」嘅需求,提醒你火路,你係咪就夠膽大膽嘗試喇?

Intent 就係咁樣一個工具。佢係一款內置咗AI翻譯嘅傾偈App,等你能夠同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嘅人無障礙溝通。你唔使再因為驚聽唔明或者講唔清楚而猶豫不決。佢就好似你嘅「廚房神助攻」,幫你處理好技術上嘅小問題,等你能夠專注於享受「烹飪同分享」嘅樂趣本身——亦即係交流嘅快樂。


所以,由今日起,唔好再糾結「我係咪已經流利喇?」。

問自己一個更好嘅問題:

「今日,我想同邊個一齊『食餐飯』?」

你嘅目標唔係成為一個遙不可及嘅「米芝蓮大廚」,而係成為一個能夠用語言呢道「美食」,溫暖自己、連結他人、快樂而自信嘅「家庭廚師」。

而家就去 https://intent.app/ 睇下,開始你嘅第一場「國際晚宴」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