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← Back to 中文(香港) Blog
Language: 中文(香港)

點解你嘅英文「冇問題」,但外國人聽完都猛咁搖頭?

2025-07-19

點解你嘅英文「冇問題」,但外國人聽完都猛咁搖頭?

你曾唔曾試過咁嘅經歷?

同外國朋友傾偈,你明明每個字都講啱晒,文法亦完美無瑕,但對方嘅表情卻變得有啲古怪,氣氛瞬間降到冰點。

又或者,你用翻譯軟件發咗一段自以為好地道嘅說話,點知對方嘅回覆竟然係:「Sorry, what do you mean?」

我哋成日以為,學一門外語,就係背生字、記文法,好似組裝一部機器咁,零件啱晒就識得運作。但我哋忽略咗最重要嘅一點:溝通唔係組裝機器,而係煮一道菜。

溝通嘅秘訣,唔係喺「食材」,而係喺「火候」

想像一下,你係一個廚師。

  • 詞彙,係你手頭上嘅各種食材:牛肉、薯仔、番茄。
  • 文法,係基本嘅烹飪步驟:先落油,再落葱薑蒜。

大多數人學到呢度就止步了。佢哋以為,只要食材新鮮(詞彙量大)、步驟正確(文法冇問題),就一定可以煮出美味佳餚。

但真正嘅「大廚」都明白,決定一道菜成敗嘅,往往係嗰啲睇唔到嘅嘢:火候、調味,以及對食客口味嘅理解。

呢個,就係溝通上嘅「得體」。佢唔係指你講得「啱唔啱」,而係指你講出嚟嘅說話「舒唔舒服」、「恰唔恰當」。

舉個最簡單嘅例子。

一個啱啱學英文嘅朋友,見到一位年長嘅外國客戶,熱情咁打招呼:「How are you?」

喺文法同詞彙上嚟講,呢句說話100%正確。但呢個就好似你招呼一位尊貴嘅客人嗰陣,直接端上一碟家常拍黃瓜。雖然冇錯,但總係覺得唔夠正式,甚至有啲隨意。喺呢種場合,一句更穩重嘅「How do you do?」先至似嗰道精心準備嘅開胃菜,瞬間就可以提升成個宴席嘅格調。

講「啱」嘅說話,係技術;講「得體」嘅說話,先至係藝術。

小心!唔好將你嘅「拿手菜」煮成「黑暗料理」

跨文化交流,就好似為一個遠方嚟嘅客人煮嘢食。你必須了解佢嘅口味同文化禁忌,否則,你嘅「山珍海味」好有可能會變成佢眼中嘅「黑暗料理」。

我聽過一個真實嘅故事:

一個中國代表團去日本訪問,返國嗰陣,日方送咗個精美嘅「狸貓」瓷器畀帶隊嘅女團長。

日方覺得,狸貓喺日本文化入面象徵住招財進寶、生意興隆,係絕佳嘅祝福。

但中國團長卻一臉錯愕。因為喺我哋嘅文化語境入面,「狐狸」或「狸」經常會同「狡猾」、「狐狸精」呢啲負面詞彙聯繫埋一齊。一份善意嘅祝福,因為文化「調味」嘅差異,差啲就變成咗一場冒犯。

呢個就好似你熱情咁畀一位唔食辣嘅廣東朋友,上咗一道重口味嘅毛血旺,你覺得係頂級美味,佢卻可能辣到講唔到嘢。

好多時,溝通嘅障礙並非源於語言唔通,而係源於文化背景嘅隔閡。我哋成日唔自覺咁用自己嘅「菜譜」(文化習慣)去烹調畀人食,卻忘記咗問一句:「你鍾意咩口味?」

點樣成為一名溝通「大廚」?

咁,我哋點樣先可以掌握溝通嘅「火候」,令到每一次對話都恰到好處呢?

  1. 唔好只係做「配菜員」,要做「品菜師」。 唔好淨係顧住輸出自己嘅觀點,更要學識觀察對方嘅反應。佢嘅一個微表情、一個停頓,都可能係對你呢道「菜」嘅評價。多聽、多睇、多感受,慢慢培養你嘅溝通「味蕾」。

  2. 了解你嘅「食客」。 同你講嘢嘅係邊個?係親密嘅朋友,定係嚴肅嘅商業夥伴?係年輕人,定係長輩?對話嘅場景係喺輕鬆嘅派對上,定係喺正式嘅會議入面?就好似廚師會為唔同嘅客人調整餐牌咁,我哋都應該根據唔同嘅對象同場景,調整我哋嘅溝通方式。

  3. 擁有一個「AI 副廚」。 喺全球化嘅今日,我哋唔可能精通世界上每一種文化「菜譜」。但好彩嘅係,科技可以幫助我哋。

想像一下,如果有一個工具,佢唔單止可以幫你翻譯「食材」(字詞),仲可以話你知呢道「菜」(呢句說話)喺對方嘅文化入面係咩味道,應該用咩「火候」(語氣)去講,咁咪幾好?

呢個正正就係 Intent 正在做嘅事。佢唔單止係一個翻譯工具,更似一個識得文化嘅溝通助手。佢內置嘅 AI 可以理解對話嘅深層含義同文化背景,幫你避免因為「水土不服」而產生嘅誤會,確保你講出嘅每一句說話,都令對方感到舒服同尊重。

當你需要同世界各地嘅人交流嗰陣,不妨畀 Intent 成為你嘅「AI 副廚」,幫你將每一次溝通都變成一場愉快嘅「美食之旅」。


講到尾,語言嘅終極目的唔係展示你識幾多個字,而係同另一顆心建立聯繫。

真正嘅溝通高手,唔係一個記憶力超卓嘅「學霸」,而係一個識得體察人心嘅「暖男」。

願我哋都能從一個只會背菜譜嘅「學徒」,成長為一個可以用語言烹調出溫暖同信任嘅「溝通大廚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