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Blog
← Back to 中文(台灣) Blog
Language: 中文(台灣)

學中文別再只靠死記硬背,開始動手「組裝」它吧!

2025-08-13

學中文別再只靠死記硬背,開始動手「組裝」它吧!

老實說,你曾經想學中文,但當你看到一整句都是中文字的句子時,你的腦袋是不是就…當機了?這些字看起來不像是一種語言,反而更像是一種美麗卻又難以捉摸的藝術。

我們都聽過同樣的說法:「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。」這感覺就像試圖攀登一座沒有路徑的山一樣。

但如果我告訴你,你看這座山的方式從一開始就錯了呢?

中文的困難只是一個迷思,它源於一個簡單的誤解。我們被數千個漢字嚇到了,以至於錯過了這個秘密:漢字背後的系統其實驚人地簡單。

樂高®積木的誤解

想像一下,有人給你一大箱樂高®積木,裡面有五萬個。你一定會感到不知所措,心想:「我永遠不可能用這些積木組裝出任何東西,我甚至不知道這裡面有一半的積木是做什麼用的。」

我們對待中文的方式就是這樣。我們執著於數千個漢字(那些積木),然後就放棄了。

但我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:說明書。

對於許多語言,例如英文或法文,它們的說明書(語法)又厚又充滿了令人困惑的規則。動詞會無緣無故地變形(go, went, gone)。名詞有陰陽性。規則之中還有規則。

中文語法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說明書。

它基本上只有一個規則:主詞 - 動詞 - 受詞。

就這麼簡單。你拿一塊積木,把它放在另一塊積木旁邊,就完成了。

  • 在英文中,你會說:「I eat。」但他卻是「eats。」
  • 在中文裡,動詞「吃」(chī)從來不會改變。它永遠都是同一塊樂高積木。

我吃。(wǒ chī) — I eat.

他吃。(tā chī) — He eats.

他們吃。(tāmen chī) — They eat.

看到了嗎?那塊積木始終保持不變。你只要替換掉它前面的部分。你不需要為了一個概念去記十幾種不同的形式。你學會了這個詞,就能直接使用。

那聲調呢?把它們想成顏色就好。

「好吧,」你可能會說,「語法是簡單。但聲調呢?它們聽起來都一樣!」

讓我們回到樂高®積木盒。聲調只是積木的顏色而已。

「媽」(ma)這個詞會因為聲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。但別把它想成是四個不同的詞。把它想成是同一個形狀的積木,只是有四種不同的顏色。

  • (媽,高而平的聲調) 是一塊紅色積木。它的意思是「媽媽」。
  • (麻,上升的聲調) 是一塊綠色積木。它的意思是「麻」。
  • (馬,先降後升的聲調) 是一塊藍色積木。它的意思是「馬」。
  • (罵,下降的聲調) 是一塊黑色積木。它的意思是「罵」。

一開始,要區分這些顏色可能有點挑戰。但很快地,你的大腦就會適應。你開始不僅能辨識字的形狀,也能辨識它的顏色。這只不過是多了一層資訊,而不是一個全新的複雜程度。

那麼,你到底該怎麼開始呢?

別再想一口氣吞下整片海洋了。不要一開始就用閃卡App去死背三千個漢字。那就像是盯著地上一大堆樂高®積木,試圖記住每一塊一樣。這樣既無聊又沒有效果。

相反地,開始「組裝」吧。

學習最常見的二十塊「積木」(詞彙),以及簡單的「說明書」(語法)。然後開始造出短小、只有兩三個字的句子。

問題是,你該如何練習,才不會覺得自己很笨?你怎麼知道自己用了對的積木,或是對的顏色呢?

這就是你可以善用科技的地方了。學習的最佳方式是與真人對話,但害怕犯錯的心理壓力可能會讓你卻步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能和一個 AI 進行對話,它會扮演你的個人組裝助手。你可以輸入一個英文句子,它會立刻顯示正確的「中文樂高」版本供你發送。當你的朋友用中文回覆時,它會為你翻譯回來。

在真實的對話中,你將能看到語言是如何一點一滴地被組裝起來。這正是像 Lingogram 這樣的工具所設計的目的。它是一個內建 AI 的聊天應用程式,能幫助你與任何人溝通,將每一次對話都變成一堂實時、無壓力的課程。

中文並不是一個旨在將你拒之門外的堡壘。它其實是一套樂高®積木,正等著你來玩它。

忘掉那五萬個字吧。 忘掉「太難了」這個想法吧。

只要拿起兩塊積木。把它們組裝在一起。 你剛剛已經說了中文。現在,你接下來想組裝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