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荷蘭只會說英文,就像參加一場你聽不懂笑話的派對
很多人都說:「去荷蘭?不用學荷蘭語啦,他們的英文好到不行!」
這話沒錯。荷蘭人的英文程度長年位居世界前列,你隨便在街上找個年輕人,英文可能講得比你還流利。所以,光靠英文,在荷蘭「生存下來」是完全沒問題的。
但你有沒有想過,「生存下來」和「真正生活」是兩回事?
你以為的輕鬆,其實是錯過了整個世界
想像一下,你剛到荷蘭,一切都很新鮮。你去超市,想買一瓶洗衣精,結果對著一排寫滿荷蘭文的瓶子發呆,最後憑感覺拿了一瓶,回家才發現是衣物柔軟精。
你坐火車去鄰近的城市,廣播裡用荷蘭語播報著下一站,螢幕上的站名你也認不出來,只能全程緊張地盯著手機地圖,深怕坐過站。
你收到一封來自市政廳的重要信件,但上面全是荷蘭文。你完全不知道是通知你辦好居留證,還是告訴你申請資料出了問題。
在這些時刻,你會發現,雖然荷蘭人願意為你講英文,但整個荷蘭社會,依然在用荷蘭語運作。你就像一個被特別照顧的客人,大家都很禮貌,但你始終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。
一場派對,兩種體驗
把去荷蘭生活或旅行想像成參加一場盛大的家庭派對。
如果你只會說英文,你就是一位「貴賓」。
主人(荷蘭人)非常熱情好客。他們看到你,會特地走過來,用你的語言(英文)和你聊天,確保你感到自在。你能拿到飲料,能和幾個同樣說英文的人交談。你確實身在派對之中,玩得也還可以。
但問題是,真正的派對,在另一個房間裡。
在那個用荷蘭語交流的「主會場」裡,大家在講著圈內笑話,聊得非常熱絡,分享著最真實的情感和生活。你能聽到隔壁傳來的陣陣大笑,但你永遠不知道笑點在哪裡。你只是一個被禮貌招待的客人,而不是派對的一份子。
是不是覺得有點虧?
語言,是通往「主會場」的鑰匙
現在,想像你學會了幾句簡單的荷蘭語。哪怕只是在買東西時說一句 “Dank je wel”(謝謝你),或是在點餐時磕磕巴巴地唸出菜名。
奇妙的事情發生了。
收銀員的臉上會綻放出驚喜的笑容;和你聊天的荷蘭朋友,會因為你的努力而感到被尊重;你會突然看懂超市裡哪個商品在打折,能聽懂火車廣播裡那句「下一站,烏特勒支」。
你不再是那個站在門外觀望的「貴賓」,而是拿到了進入「主會場」的鑰匙。
你不需要說得完美,你的「嘗試」本身,就是最有力的溝通。 它傳達的訊息是:「我尊重你的文化,我想更了解你們。」
這會為你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,讓你從一個「遊客」變成一個受歡迎的「朋友」,收穫的將是遠比風景更珍貴的、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結。
從「生存」到「融入」,你需要一個聰明的夥伴
當然,學習一門新語言需要時間和耐心。在你從「派對貴賓」走向「派對主角」的路上,難免會遇到聽不懂、看不懂的尷尬時刻。
這時候,一個能幫你即時跨越障礙的工具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想像一下,當你的荷蘭朋友用當地語言給你傳來一則訊息,邀請你參加活動,或者當你需要看懂一份重要的荷蘭語文件時,Lingogram 就像你口袋裡那位精通多種語言的聰明朋友。它內建的AI翻譯功能,可以讓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人無縫交流,幫你立刻理解那些「派對裡的悄悄話」,讓你在學習的路上走得更自信、更從容。
說到底,去一個國家旅行或生活,我們可以選擇只用英文「生存」,這很安全,也很省事。
但我們也可以選擇用當地的語言去「融入」,去感受文化的心跳,去理解那些無法被翻譯的微笑和善意。
這就像從看一部黑白電影,升級到體驗全彩的IMAX。
那麼,你只想當一個被招待的客人,還是想真正加入這場狂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