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← Back to 中文(台灣) Blog
Language: 中文(台灣)

你不是英文不好,你只是個只看不做的「美食評論家」

2025-07-19

你不是英文不好,你只是個只看不做的「美食評論家」

你是不是也一樣?

學了十幾年英文,單字量破萬,看美劇不用字幕也能懂個七七八八。但只要一有機會開口,腦袋就瞬間一片空白,那些熟悉的單字和句型,彷彿從來不屬於你。

別灰心,這不是你的錯。問題不在於你「學」得不夠多,而在於你從來沒有真正「動手」。

想像一下,學英文就像學做菜

你花了很長時間,把全世界的食譜都背了下來(背單字、學文法),也看了無數遍《地獄廚房》(看美劇、練聽力)。你對「米其林三星」的標準倒背如流,儼然是一位頂級的「美食評論家」。

但問題是,你家的廚房,卻連一次火都沒開過。

你的大腦就像一個裝滿了頂級食譜的圖書館,但你的嘴巴和舌頭,卻是個從沒進過廚房的新手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明明「懂」英文,卻「說」不出來。

是時候停止收藏食譜,走進廚房,親手做幾道菜了。

第一步:跟著食譜,把菜做熟

剛開始,沒人要求你自創菜色。最簡單的,就是照著現成的食譜,一步步來。

這就是「朗讀」和「跟讀」。

找一段你喜歡的音檔,可以是一段演講、一集 Podcast,甚至是你偶像的採訪。

  1. 先看懂食譜(理解內容): 確保你明白這段話在說什麼。
  2. 聽大廚怎麼做(聆聽音檔): 反覆聽,感受母語人士的語氣、節奏和停頓。那不是單字的堆砌,而是一種音樂。
  3. 開火熱鍋(開口朗讀): 大聲地、自信地念出來。不用快,但要模仿得像。你的目標不是「念對」,而是「演得像」。

這個過程,就是在訓練你的「口腔肌肉記憶」。就像廚師練習切菜一樣,一開始很笨拙,但重複一千次,就成了本能。你不是在學習新知識,而是在把你腦中的知識,同步給你身體的「硬體」。

第二步:在自家廚房,大膽實驗

當你對幾道「招牌菜」駕輕就熟後,就可以開始玩點花樣了。這一步,叫做「自言自語」。

聽起來有點傻?但這卻是成為「大廚」最安全、最有效的一步。

在自己的廚房裡,沒有人會笑你。你可以:

  • 描述你眼前的事物: 「Okay, I'm holding my phone. It's black. I'm about to open the weather app.」把你的內心獨白,直接用英文說出來。
  • 練習一人分飾兩角: 模擬一個面試場景,自己問,自己答。這能讓你神奇地練到最難的「疑問句」。
  • 回顧你的一天: 晚上躺在床上,用 5W1H (Who, What, Where, When, Why, How) 的方式,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一遍。

這個階段的重點是:擺脫對文字的依賴。

你不再是看著食譜做菜,而是憑著記憶和感覺,在腦中組織句子,然後直接從嘴巴這個「出口」輸出。就算語法錯了、用詞不當,又如何?這是你的廚房,你最大。不斷犯錯,不斷修正,你的「英文腦」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形。

第三步:開一場真正的「晚宴」

好了,廚藝小有所成,是時候邀請客人,辦一場真正的晚宴了。這就是「與真人對話」。

這是最令人恐懼,也最能讓人光速成長的一步。因為真實的對話,有壓力,有意外,有你永遠無法預測的走向。

「可是,我在台灣,去哪找外國人?」 「我怕我說不好,對方沒耐心怎麼辦?」

這些焦慮,完全正常。但幸運的是,我們活在一個科技極度發達的時代。你不需要跑去酒吧或國際交流會,也能輕鬆辦一場完美的「晚宴」。

想像一下,如果你在做菜時,旁邊有一位 AI 小助理,在你忘記下一步時能即時提醒,在你搞砸時能幫你圓場,那該有多好?

這就是像 Intent 這樣的工具能做到的事。它是一個內建了 AI 即時翻譯的聊天 App。當你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,突然卡住、找不到那個完美的詞時,AI 可以立刻幫你翻譯,讓對話流暢地進行下去。

它就像你晚宴上的「秘密武器」,讓你既能享受真實對話的樂趣,又不必擔心因廚藝不精而搞砸全場的尷尬。它把「辦晚宴」的門檻,降到了最低。


別再當那個只會點評、從不動手的「美食家」了。

你的腦中已經有了足夠的食譜。現在,你需要做的,只是走進廚房,點燃爐火,哪怕第一道菜只是簡單的煎蛋。

從今天起,開口說。你的英文,比你想像的要好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