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ntChat Logo
← Back to 中文(香港) Blog
Language: 中文(香港)

唔好再迫自己「用外語思考」啦!你可能由一開始就搞錯咗方法

2025-07-19

唔好再迫自己「用外語思考」啦!你可能由一開始就搞錯咗方法

你係咪都聽過呢啲建議:「學外語就唔好喺個腦度翻譯!要直接用嗰種語言嚟思考!」

呢句說話講就容易,但對於大部分人嚟講,就好似仲未學識行路,就俾人要求去跑馬拉松一樣,除咗挫敗感,乜都得唔到。我哋個腦一早已經習慣咗用母語嚟理解世界,強行「閂」咗佢,就好似喺黑暗中蒙住眼揸車,寸步難行。

但如果我話你知,嗰個令你備受折磨嘅「壞習慣」——喺個腦度翻譯——其實係你學好一門外語最勁嘅秘密武器嚟呢?

將學外語,想像成探索一個陌生嘅城市

我哋換個角度諗吓。

學習一門新語言,就好似將你空投到一個你從來未去過嘅陌生城市。例如巴黎。而你嘅母語,就係你由細到大長大嘅、熟到爛熟嘅家鄉。

喺家鄉,你閉埋眼都知邊條街通去邊度。但喺巴黎,每一個路牌、每一棟建築對你嚟講都係全新、毫無意義嘅符號。呢個時候,你會點做?

係咪掉咗地圖,憑住「感覺」亂咁行,仲期望自己可以「沉浸式」咁學識認路咩?

當然唔係啦。你做嘅第一件事,一定係攞出手機,打開地圖。

翻譯,就係你喺嗰個陌生城市入面嘅地圖。

佢會話你知,「Rue de Rivoli」呢條路,就係「里沃利街」;「Tour Eiffel」呢個地標,就係「艾菲爾鐵塔」。地圖(翻譯)會將陌生嘅符號同你已知嘅事物連接埋一齊,令呢個城市開始對你產生意義。冇咗呢張地圖,你只會見到一堆無法理解嘅字母同發音,好快就會迷路、放棄。

呢個就係語言學習中最重要嘅概念:「可理解嘅輸入」。你必須要先「睇得明地圖」,先至可以開始「探索城市」。

由「睇地圖」到「心入面有圖」

當然,冇人想一世人都要望實地圖行路。我哋嘅最終目標,係將成個城市嘅地圖都裝晒入個腦度,好似本地人咁自如穿梭。咁樣點樣做到呢?

關鍵就係,聰明咁運用你嘅地圖。

  1. 由點到線,雪球式咁探索: 當你透過地圖知道咗「艾菲爾鐵塔」嘅位置,你就可以開始探索佢周圍嘅街道。例如,你發現隔離有條叫「Avenue Anatole France」嘅路,你查過地圖,知道咗佢個名。下次再嚟,你唔單止識鐵塔,亦都識埋呢條路。呢個就係「i+1」學習法——喺你已知嘅基礎上(i),增加少少新知識(+1)。你識嘅字同句子越多,你探索新領域嘅雪球就碌得越大、越快。

  2. 小心地圖上嘅「陷阱」: 地圖好有用,但有時都會誤導人。例如,你問法國朋友「我想你」點講,佢話你知「Tu me manques」。如果你直接跟住字面地圖翻譯,會變咗「你由我呢度消失咗」,邏輯完全唔同。同樣,一個美國人對你講「We've all been there」,地圖可能會話你知「我哋都去過嗰度」,但佢真實嘅意思其實係「呢件事我都有經歷過,我明你」。

    呢個提醒我哋,語言唔單止係字詞嘅堆砌,佢背後有獨特嘅文化邏輯。地圖可以幫你搵到路,但路邊嘅風土人情,需要你用心體會。

真正「用外語思考」嘅秘密,係令佢成為本能

咁樣,點樣先至可以最終掉咗地圖,做到「心入面有圖」呢?

答案係:刻意練習,直到形成反射。

呢個聽落好似死記硬背,但係完全唔同。死記硬背係令你記住書本上嘅對話,而我哋要做嘅係,將你個腦入面嗰啲最常用、最本能嘅母語諗法,主動咁「翻譯」成外語,然後大聲講出嚟。

例如,你個腦閃過「原來係咁呀!」呢個念頭。 唔好放過佢!即刻查地圖(翻譯),哦,英文係「Oh, that makes sense!」 然後,重複多幾次。

呢個過程,就好似喺你個腦入面,為咗家鄉嘅每條街道,都喺巴黎地圖上搵到一條對應嘅路線,並重複行多幾次。第一次,你需要睇地圖;第十次,你可能仲要睄一眼;但第一百次之後,當你想去嗰個地方嘅時候,你對腳會自然而然咁帶你過去。

到時,你再都唔需要「翻譯」啦。因為連接已經建立咗,反應已經成為本能。呢個,先至係「用外語思考」嘅真正含義——佢唔係學習嘅起點,而係刻意練習嘅終點。

喺你探索呢個「語言城市」嘅旅途中,尤其係當你鼓起勇氣同「當地人」交流嘅時候,難免會遇到口啞啞或者聽唔明嘅時候。呢個時候,如果可以有一個隨身嘅智能嚮導就好啦。

呢個就係好似 Intent 呢啲工具可以發揮作用嘅地方。佢就好似一個內置咗AI實時翻譯嘅聊天App,當你同外國朋友傾計嘅時候,佢可以即刻幫你「解讀地圖」,令你既可以順暢咁交流,又可以即時學到最地道嘅表達。佢令你喺真實嘅對話中,自信咁探索,而唔使擔心徹底迷路。

所以,請唔好再為咗「喺個腦度翻譯」而覺得內疚啦

大膽咁擁抱佢啦。將佢當作你最可靠嘅地圖,用佢去認識呢個新世界。只要你用得聰明,用得刻意,總有一日,你會發現自己一早已經掉咗地圖,喺呢個美麗嘅語言城市入面,信步閒遊。